【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圆斑蝰蛇咬伤73例体会】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毒蛇咬伤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农村及野外作业区域,圆斑蝰蛇(Daboia russelii)因其分布广泛、毒性强烈而成为常见的致伤蛇种之一。针对此类蛇咬伤的治疗,抗蝮蛇毒血清作为主要的解毒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结合73例圆斑蝰蛇咬伤患者的治疗经验,探讨抗蝮蛇毒血清在该类病例中的应用效果与注意事项。
在本次观察中,患者多为男性,年龄分布在18至60岁之间,多数为户外工作者或农民,因误踩或触碰到圆斑蝰蛇而被咬伤。咬伤部位以四肢为主,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个别病例伴随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及必要时的切开引流。随后,根据病情轻重,及时给予抗蝮蛇毒血清注射。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并注意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临床效果来看,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后,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减轻,恢复较快。对于早期干预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而对于延迟就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需配合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蝮蛇毒血清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同时做好过敏试验,确保用药安全。此外,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抗蝮蛇毒血清在圆斑蝰蛇咬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缓解中毒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然而,其应用仍需结合个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未来,进一步加强蛇毒血清的规范化管理与临床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蛇伤防治领域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