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唇亡齿寒”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道理。这个成语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在现代也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成语故事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因为两国之间隔着虞国,晋国便向虞国借道。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劝谏国君说:“虢国是我们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随之遭殃。就像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然而,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劝告,最终让晋国通过自己的领地去攻打虢国。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后,回过头来又灭掉了虞国。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两个国家之间关系密切,一旦其中一个受到威胁或被消灭,另一个也会受到牵连,甚至遭到同样的命运。
二、字词解析
- 唇:指嘴唇,比喻国家或地区的外围。
- 亡:失去、灭亡。
- 齿:牙齿,比喻内部或核心部分。
- 寒:寒冷,引申为受到伤害或威胁。
整句话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三、造句示例
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像唇齿相依,一旦关系破裂,彼此都会受到伤害。
2. 在商业合作中,双方利益息息相关,若一方受挫,另一方也难以独善其身,真是唇亡齿寒。
3. 这两个邻国关系密切,一旦其中一个发生战乱,另一个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唇亡齿寒。
4.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应如此,员工的不满情绪若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四、总结
“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国家关系乃至企业经营时,要注重整体的稳定与和谐。只有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才能避免因小失大,走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