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初步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文章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小兴安岭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有没有去过这样的地方?”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见过森林,有的说听说过东北的冬天很冷。接着,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美丽小兴安岭的文章,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树木、夏天的野花、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景”等关键词。
(三)精读课文,品析语言(20分钟)
1. 分段讲解: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描写四季的部分。例如:
- 春天: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象,体会“抽出”一词的生动性。
- 夏天: “草地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野花,像铺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教师让学生模仿这句话进行造句,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
- 秋天: “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枫树的叶子红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 冬天: “雪花在空中飞舞,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袄。”
教师鼓励学生用“仿佛”、“好像”等词语描述冬景。
2. 朗读训练: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停顿和重音。例如,在读到“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时,要读出自豪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兴安岭的一棵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欢迎你们来欣赏我的美丽”,有的说“请不要乱扔垃圾”。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大自然的重要性。布置作业:
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以“我眼中的小兴安岭”为题,写一段话。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感,在讨论中增强了表达能力。但个别学生在理解某些比喻句时仍存在困难,今后应加强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
五、板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天:抽枝发芽
夏天:百花盛开
秋天:五彩斑斓
冬天:银装素裹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