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
《色彩的冷与暖》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基本分类,认识冷色和暖色的特性,学会运用冷暖色调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绘画中合理运用冷暖色彩,提升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艺术感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冷色与暖色的含义及其在画面中的表现作用。
- 难点:如何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冷暖色调,表达特定的情绪或场景。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彩卡片、优秀学生作品范例、绘画工具(水彩、油画棒、画纸等)。
- 学生准备:调色盘、水彩笔、画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颜色看起来让人感觉温暖,而有些颜色却让人觉得凉爽?比如红色和蓝色,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冷色”与“暖色”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教师展示色彩卡片,介绍冷色和暖色的定义:
- 暖色:如红、橙、黄等,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
- 冷色:如蓝、绿、紫等,给人清凉、宁静的感觉。
-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如:太阳是红色的,给人温暖;大海是蓝色的,给人凉爽。
- 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冷暖色调,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 实践操作(25分钟)
- 任务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题目“我心中的四季”进行一幅色彩表现画。
- 分组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调色技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
-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小组互评,选出代表上台展示,并说明自己所用的颜色及表达的情感。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冷暖色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家中或校园里的某个场景,用冷色或暖色画出你感受到的情绪。
六、板书设计:
```
色彩的冷与暖
暖色:红、橙、黄 → 温暖、热烈
冷色:蓝、绿、紫 → 凉爽、宁静
用途:表达情绪、营造氛围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冷暖色的区别与应用。在实践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色彩搭配上不够协调,今后应加强色彩基础训练,提升整体审美水平。
备注:本教案依据人教版新课标编写,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旨在通过美术课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