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第2课时及行政区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结构,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会城市。
- 能够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和标注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
- 理解行政区划对国家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 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获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以及分布特点。
- 难点:理解行政区划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行政区划图、各省市地图等)
- 学生每人一份中国行政区划图(空白版)
- 小组活动任务卡
- 教学视频或动画片段(介绍行政区划的发展历史)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属于哪个省份吗?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行政区划”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15分钟)
- 什么是行政区划
简要介绍行政区划的定义,说明其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
- 我国的行政区划结构
以图表形式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 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简称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逐个介绍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强调记忆技巧(如口诀法、联想记忆法)。
3.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和任务卡,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 在地图上准确标出本组所分配的5个省级行政区。
- 写出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
-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填空、连线、选择题等。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行政区划的结构、主要省级行政区及其特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行政区划,增强地理学习的实践性。
五、作业布置
1. 在家中查找自己所在城市的所属省级行政区,并记录其简称和省会。
2. 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标注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
六、板书设计
```
1第1节 第2课时 行政区划
一、什么是行政区划?
二、我国行政区划结构
-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三、省级行政区名称与简称
- 共34个,如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
四、行政区划的意义
- 国家管理、经济布局、文化发展等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部分学生在记忆简称和省会时仍存在困难,今后可加强相关练习与游戏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