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求路过的大神指点,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14:08:59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开门闻客至,疑是故人来。

怪我来何晚,笑指松间月。

不遇亦无妨,心随云去远。

这首诗描写的是李白前往戴天山拜访一位道士,但未能遇见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洒脱的情怀。

一、诗歌内容解析

1.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来到山中时的景象:清澈的溪水流过,伴随着狗叫声,岸边的桃花在晨露中显得格外鲜艳。这里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2. “开门闻客至,疑是故人来。”

诗人到达道士住所,门被打开,他以为是老朋友来了。这表现了他对道士的熟悉与期待,也暗示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3. “怪我来何晚,笑指松间月。”

道士见到诗人后,笑着说他来得太晚,指着松树间的月亮。这一句既表现出道士的豁达与幽默,也反映出诗人与道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4. “不遇亦无妨,心随云去远。”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即使没有见到道士,诗人也并不感到遗憾,他的心境随着飘远的云朵而变得宁静深远。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

二、艺术特色

1. 意境清幽,语言简练

全诗用词简洁,意象清新,营造出一种空灵、淡雅的意境,展现了李白诗风中的自然之美。

2. 情感真挚,含蓄隽永

诗人虽未见到道士,却并未失落,反而因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而感到满足,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3.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诗中既有实景描写,也有心理活动的表达,情景交融,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三、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请简要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两句诗的作用。

答: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来到山中时的自然景象,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2. “怪我来何晚,笑指松间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话表现了道士的豁达与幽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道士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3.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不遇亦无妨,心随云去远”的理解。

答:“不遇亦无妨”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见到道士的坦然态度,“心随云去远”则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体现了李白诗中常见的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如需更多关于李白诗歌的赏析或相关练习题,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