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如结冰、下雪、寒冷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感受冬天带来的乐趣与变化。
二、活动准备:
- 冬天相关的图片(如雪人、冰柱、雪花等)
- 小水杯、冷水、盐、温度计(用于实验)
- 雪花剪纸、冰块模型
- 适合中班幼儿的绘本《冬天来了》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谈话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如“冬天会下雪”、“穿棉衣很暖和”等。
教师总结:“冬天虽然冷,但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冬天趣事多’。”
2. 探索活动一:神奇的冰块(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小杯子,问:“如果我把水放在冰箱里,会发生什么?”
引导幼儿猜测后,教师展示已经结冰的杯子,让幼儿观察并触摸冰块。
教师提问:“冰块是什么样的?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冰块的特征,如“硬硬的”、“凉凉的”。
3. 探索活动二:变魔术——水为什么会结冰?(10分钟)
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水杯,分别加入冷水,并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撒上盐。
然后将两个杯子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第二天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一个杯子的水结冰了,另一个没有?”
教师解释:加盐可以让水的冰点降低,所以需要更冷才能结冰。
4. 游戏活动:找一找冬天的痕迹(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冬天的痕迹,如树上的冰霜、地面的积雪、窗户上的水汽等。
鼓励幼儿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巴描述,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发现,提问:“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冬天的趣事?”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收获,如“我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我看到了美丽的雪花”。
四、活动延伸:
- 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雪花贴画”或“雪人手工”。
- 在科学角设置“天气日记”,记录每天的气温和天气情况。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了他们对冬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