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蝉虞世南】《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适用于五年级学生学习。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身人格的坚守。
一、诗歌内容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二、诗歌解析
1.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隋唐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2. 诗句解释
- 垂緌饮清露:蝉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以清露为食,象征高洁。
- 流响出疏桐:蝉鸣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表现其声音清亮悠远。
- 居高声自远:身处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比喻人若品德高尚,名声自然远扬。
- 非是藉秋风:不是依靠秋风才传播声音,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3. 主题思想
全诗借蝉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自身操守的坚持。寓意深刻,富有启发性。
三、知识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蝉》 | 
| 作者 | 虞世南 | 
| 朝代 | 唐代 | 
| 体裁 | 五言绝句 | 
| 重点词句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 主题思想 | 借蝉喻人,赞美高洁品格,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 教学目标 | 理解诗意,体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感悟诗人情怀 | 
四、教学建议
- 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 理解难点:重点讲解“居高声自远”一句,帮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拓展延伸:可以对比阅读其他咏蝉诗,如李商隐的《蝉》,比较不同诗人对蝉的不同描写与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蝉》这首诗,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还能培养他们对高尚品德的认同与追求,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古诗作品。
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蝉虞世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