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是什么】“周延”是一个在逻辑学中常见的术语,尤其在传统逻辑(如亚里士多德逻辑)中被广泛使用。它用于描述一个命题中的主项或谓项是否涵盖了其全部外延,即该概念所指的全部对象。
一、
在逻辑学中,“周延”指的是一个命题中某个词项(主项或谓项)是否在整个命题中被完全涵盖。如果一个词项在命题中被全部涉及,那么这个词项就是“周延”的;反之,则是“不周延”的。
在判断一个命题的周延性时,需要根据命题的类型(全称、特称、肯定、否定)来分析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不同类型的命题对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有不同的规定。
二、表格展示
| 命题类型 | 主项是否周延 | 谓项是否周延 | 说明 |
| 全称肯定命题(A型:所有S都是P) | 周延 | 不周延 | “所有S”涵盖全部S,但“P”未被全部涵盖 |
| 全称否定命题(E型:所有S都不是P) | 周延 | 周延 | “所有S”涵盖全部S,“所有P”也涵盖全部P |
| 特称肯定命题(I型:有些S是P) | 不周延 | 不周延 | “有些S”只是部分S,“P”也只涉及部分 |
| 特称否定命题(O型:有些S不是P) | 不周延 | 周延 | “有些S”只是部分S,但“P”被全部否定 |
三、补充说明
- 周延性是判断逻辑推理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 在三段论中,如果一个词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周延,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 理解周延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避免在推理过程中出现概念模糊或范围不清的问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周延”虽然看似简单,但在逻辑推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它的规则,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命题之间的关系,提升逻辑表达的严谨性。
以上就是【周延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