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咏及蝉》)】在唐代诗歌的浩瀚星河中,骆宾王的《咏蝉》虽不似李杜之诗般广为传颂,却以其独特的意境与深沉的情感,在文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首诗以蝉为题,借物抒怀,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
“西陆蝉声唱,南冠而絷囚。”开篇两句,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境遇——被囚禁之中,耳边却仍传来秋蝉的鸣叫。西陆,即秋天的方位,象征着肃杀与凋零;南冠,则是古代楚人戴的帽子,常用来指代囚徒。诗人用“蝉声”与“囚”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了环境的凄清,也暗含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无情游子泪,此夜客心愁。”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游子”,表达了漂泊无依、思乡难归的苦闷。而“此夜客心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夜深人静之时,愁绪更甚,仿佛连蝉声也成了催人泪下的哀歌。
“故园书欲达,秋水梦难收。”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他想寄信回家,却苦于没有机会;他渴望梦回故里,却始终无法实现。秋水悠悠,梦境难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与失落感。
最后两句,“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以“玄鬓”(黑发)与“白头”作对比,暗示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而“来对白头吟”则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远,通过咏蝉这一自然现象,寄托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它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倾诉,更是对人生无常、理想难遂的深刻思考。骆宾王以细腻的笔触,将蝉的鸣叫与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使读者在聆听蝉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咏蝉》虽是一首小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骆宾王作为一位诗人对生命、命运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