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劝说”的含义,掌握劝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练习劝说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性沟通的态度,增强社会交往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劝说的语言技巧,如使用礼貌用语、提出合理建议等。
- 难点:在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劝说策略,避免因表达不当引发冲突。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劝说案例视频、情景对话卡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劝说事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被别人劝说过?或者你有没有劝说过别人?当时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劝说’。”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什么是劝说?
劝说是指通过语言引导他人接受某种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目的是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不是强迫。
- 劝说的原则:
- 理性表达,不情绪化;
- 尊重对方,避免贬低;
- 提出具体建议,而非空洞指责。
3. 情景模拟(20分钟)
教师提供多个生活中的劝说场景,如:
- 场景一:朋友沉迷手机游戏,影响学习。
- 场景二:同学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想请假。
- 场景三:家人坚持熬夜打游戏,影响健康。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设计一段劝说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教师适时点评,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
4. 总结提升(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劝说的关键在于“讲道理、有礼貌、有耐心”。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尝试用理性的方式与人沟通。
5. 作业布置(5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成功劝说他人的经历,要求语言清晰、条理分明。
- 观察生活中的一次劝说行为,记录下来并分析其优缺点。
五、板书设计:
```
口语交际《劝说》教案
一、什么是劝说?
二、劝说的原则:
1. 理性表达
2. 尊重他人
3. 具体建议
三、劝说的方法:
1. 使用礼貌用语
2. 分析利弊
3. 鼓励与支持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理解劝说的实质,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严密的问题,需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