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一、教学背景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内容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通过“小小竹排江中游”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本课教学旨在通过朗读、想象、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优美,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地方吗?它美不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像画一样,有的说像童话世界。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这样美景的文章——《小小竹排画中游》。”
2. 初读课文(8分钟)
教师先范读课文,注意语速适中,语气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随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对发音不准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
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如“排”、“江”、“船”、“岸”等,引导学生认读,并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例如,“排”可以联想到“竹排”,“江”则是河流的一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精读课文(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
- “小小竹排江中游,鱼儿欢笑水儿流。”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同时引导他们体会“欢笑”、“流”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情感。
-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座石桥弯弯头。”
教师展示“青山”和“石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爷爷奶奶夸我好,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爷爷奶奶会夸‘我’好呢?”启发学生从“我”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出发,理解课文的主旨。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小竹排”。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画作内容。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自然景色。同时,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这篇课文,并试着用“我看到……”“我觉得……”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五、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朗读和绘画任务,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仍需加强,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