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魅力、提升审美情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作为一篇富有哲理和情感的文章,不仅展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更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本文将围绕这篇课文,设计一套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案,力求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情感共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语句的含义。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美丽”的多重含义,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永恒之美”的深层意义,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居里夫人的纪录片片段或展示她的照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美丽’?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最美丽?”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美丽”的概念。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出示关键词如“放射性”“镭”“诺贝尔奖”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
3. 提问引导:文中提到的“美丽”指的是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描写“美丽”的句子?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组合作探究:
- 找出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外貌、言行、品质的语句。
- 分析这些描写如何体现她的“美丽”。
2.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句:
-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史上一位永远的女性。”
- “她没有被荣誉压倒,而是继续投身于科学研究。”
引导学生体会“美丽”不仅是外表,更是内在的坚韧、执着与奉献。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感升华:
-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如科学家、医生、教师等,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的“美丽”。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美丽的品格”?
2. 写作训练:
- 以“我心中的美丽”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美丽”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个人魅力,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追求内心的美与价值。
四、板书设计
```
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
外表的美丽 → 内心的美丽
短暂的美丽 → 永恒的美丽
个人的美丽 → 人类的美丽
```
五、作业布置
1. 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一段关于身边某位“美丽”人物的文字。
2. 阅读《居里夫人传》,撰写读书笔记,谈谈你对她人生的理解。
教学反思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避免单一答案的束缚。同时,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