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草》,理解诗句的意思。
- 掌握本课生字词,如“野”、“枯”、“荣”等,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情境创设、图片辅助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 难点:体会古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深刻含义,感悟生命顽强不屈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如草原、小草等)。
- 学生:课本、铅笔、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草》,并介绍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古诗。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试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野、枯、荣、烧、尽、吹、生”等字词,讲解字义。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理解“离离”是形容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说明草每年都会枯萎又生长。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图片展示野火燃烧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小草在风中重新生长的画面,体会其顽强的生命力。
2. 情境创设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棵小草,在风中摇曳,在火中挣扎,最终又挺直腰杆,迎风而立。
(四)朗读比赛(10分钟)
1. 分组朗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2. 评选优胜者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联系生活
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小草一样坚强的人或事?”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布置作业
- 背诵《草》。
- 画一幅“小草在风中生长”的图画,并写一句话描述。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表达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小草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前行。”
五、板书设计:
```
草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