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紫藤萝瀑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
二、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紫藤萝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花及人的感悟。
- 难点:把握作者在描写花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预习指导
1. 字词积累
- 花穗(suì)
- 瀑布(pù bù)
-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
- 遗憾(yí hàn)
- 忧伤(yōu shāng)
- 伫立(zhù lì)
2. 作者简介
-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家冯至之女。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3.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1982年,当时作者经历了家庭变故,心情低落。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后,她从中获得启示,写下此文,表达了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
四、课堂探究
1. 整体感知
-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情感的?
2. 文本分析
- 描写紫藤萝花的繁茂景象,营造出热烈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 回忆过去紫藤萝的衰败,引出“生死”话题。
- 第三段: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突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 第四段:总结感悟,点明主题——生命的美好与延续。
3. 语言赏析
- 举例说明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在欢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以情感,增强画面感。
4. 主旨探究
-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化,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不停息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 联系生活实际
-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紫藤萝”的时刻?你是如何面对的?
2. 仿写练习
-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并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那一片花海》,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教师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触动与成长的力量。
备注:本导学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