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潮水的变化过程,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潮水的写作手法。
-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潮水的气势,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钱塘江潮视频、图片)、课文朗读音频、生字卡片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钱塘江潮的知识,积累相关词语。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钱塘江潮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景象。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观潮》。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如“潮、堤、滚、崩”等,并进行组词练习。
- 分段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介绍观潮的时间、地点及人们的期待。引导学生找出“农历八月十八日”“海宁盐官镇”等关键信息,体会人们的心情。
- 描写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重点讲解“一条白线”“越来越近”“隆隆作响”“飞奔而来”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潮水的气势。
- 第三段:描写潮水扑向堤岸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潮水的磅礴气势。
- 第四段:总结潮水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 合作探究(10分钟)
- 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潮水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交流分享: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最喜欢的描写句子,并说明理由。
5. 拓展延伸(5分钟)
- 播放其他自然景观的视频,如黄山云海、桂林山水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自然景色的描写方式。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描写一次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象。
6. 总结升华(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写作方法。
- 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美好的自然风光。
六、板书设计
```
观潮
——感受自然之美
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
地点:海宁盐官镇
潮水变化:一条白线 → 越来越近 → 隆隆作响 → 飞奔而来 → 沸腾而起
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序、比喻、拟人
情感:赞叹、震撼、热爱
```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 以“我眼中的自然美景”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运用本文的学习方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训练,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