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式中的应用;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写出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化学符号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难点: 理解化合价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化合价进行化学式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练习题、多媒体视频等。
-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一些物质的名称,比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这些物质的组成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化学式”的概念。同时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H₂O、CO₂、Fe₂O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20分钟)
(1)化学式的定义与意义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反映出物质的元素种类及各原子的数目比例。
(2)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表示一个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可以通过课本附表或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归纳总结。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氢+1,氧-2,钠+1,镁+2,铝+3等,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化合物中的表现。
3. 实践操作(15分钟)
(1)小组合作:化学式书写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出几种元素,要求根据它们的化合价写出可能的化合物化学式。例如:钠和氯、镁和氧、铝和硫等。
(2)教师点评与纠正
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4. 巩固提升(10分钟)
(1)课堂练习
布置几道典型题目,如写出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的化学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互动问答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为什么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而不是NaHO?”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教师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以及正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化学方程式”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式的意义,提高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
六、板书设计
```
4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
一、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
二、化合价:元素结合能力的体现
三、常见元素化合价:
H +1, O -2, Na +1, Mg +2, Al +3
四、化学式书写规则:
1. 元素符号顺序: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
2. 化合价交叉相乘,约简为最简整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