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21:13:57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这篇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建安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一、原文

> 余既以登兹楼以观四野,感四时之代谢,而思古人之遗风。于是凭轼而叹曰:“呜呼!此地之雄,岂非昔人之所居?今则荒芜,惟有草木。”

>

> 乃登斯楼也,望远山之迢递,视清流之潺湲。虽无钟鼓之乐,然有山水之趣。予怀故土,心驰远方。每见秋风之萧瑟,未尝不悲其物之凋零;每闻夜雨之凄凉,未尝不思其人之离散。

>

> 或问予曰:“子何忧?”予曰:“吾志在四方,而身寄一隅。欲展抱负,而才不足以济世;欲归故乡,而路阻且长。”

>

> 于是仰天而叹曰:“嗟乎!人生若寄,岁月如流。志士之怀,常在于国;贤者之思,每系于民。今我独处,空怀壮志,徒增叹息。”

二、赏析

《登楼赋》以“登楼”为引,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文章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体现了建安时期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王粲在文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衬出自己内心的落寞与无奈。他虽身处高楼之上,却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只能寄托于对未来的期望。这种“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矛盾心理,正是当时士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此外,文中“人生若寄,岁月如流”一句,已成为后世文人常用之语,表达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三、翻译

我登上这座楼,眺望四周的田野,感叹四季更替,怀念古代圣贤的风采。于是靠着车辕叹息道:“唉!这个地方曾经是古人居住的地方,如今却已荒废,只剩下草木。”

我登上这栋楼,望着远处的高山,看着清澈的流水缓缓流淌。虽然没有钟鼓的欢乐,但也有山水的乐趣。我思念家乡,心中向往远方。每当看到秋风的萧瑟,就忍不住为万物的凋零感到悲伤;每当听到夜雨的凄凉,就忍不住想起人们的离别。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忧愁?”我说:“我的志向是走遍四方,却只能寄居在这小小的地方。我想施展抱负,但才能不足以拯救天下;我想回到故乡,但道路遥远而艰难。”

于是我仰望天空叹息道:“唉!人生就像寄居一样,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有志之士的心,常常牵挂着国家;贤德之人的情,总是关心着百姓。如今我独自一人,空有壮志,只能增添叹息。”

四、结语

《登楼赋》不仅是王粲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阅读此文,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也能体会到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