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阅读答案养竹记】《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自己种植竹子的经历,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本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文人借物抒怀的典型代表。
在阅读《养竹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与分析:
首先,文章开篇便点明“予尝有爱于竹”,表明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竹子内在品质的欣赏。竹子四季常青、挺拔坚韧,象征着正直、清廉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理想。
其次,文中提到“种之以自娱,亦欲以教人也。”这说明作者不仅将养竹作为一种个人爱好,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他人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竹子的生长过程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成为其修身养性、教育他人的工具。
再者,文章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描述,如“地势窊下,土膏肥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最后,结尾部分“余既乐其风节之美,又喜其能成器而无害于物也。”进一步升华主题,强调竹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为社会所用,体现出作者对实用与道德并重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养竹记》不仅是一篇描写种竹经历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它通过竹子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在阅读时,应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与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参考阅读答案(简要版):
1. 作者为何喜欢竹子?
答:因为竹子具有高洁、坚韧、清廉等美好品质,象征正直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2. 文章中“种之以自娱,亦欲以教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种竹不仅是为了自己娱乐,也是为了教育他人,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 作者如何评价竹子的用途?
答:竹子不仅美观,还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且不会损害自然或他人。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