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件】一、课程背景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议论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核心观点,强调人生中面对生死与道义抉择时应以“义”为重。该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 理解并掌握“舍生取义”的中心思想。
- 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作者的论证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 引导学生分析孟子的论证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孟子对“义”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正义、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
- 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 难点:
- 分析孟子的论证逻辑与修辞手法。
-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义”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情境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英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等,引发学生对“义”的思考。
- 问题引导:
“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会如何取舍?是选择生命还是选择道义?”
2. 文本初读(10分钟)
- 朗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 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讲了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3. 字词讲解(15分钟)
- 重点字词解析:
- 鱼、熊掌、舍、得、生、义、由是、故、则、而、之、于、乎、其、所以、非独、勿丧、贤者、能、不为、何加、万钟、弗、辩、何、与、失、本心。
- 句式分析:
如“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者不可得兼”等句式的结构和含义。
4. 内容分析(20分钟)
- 段落解析:
- 以“鱼”与“熊掌”作比,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 进一步论证“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并指出“不义”行为的危害。
- 第三段:总结全文,强调“本心”的重要性。
- 论证方法分析:
- 类比论证(鱼与熊掌)
- 对比论证(生与义)
- 引用论证(引用古人之言)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联系现实:
讨论在当今社会,“义”是否仍然重要?有哪些具体体现?
- 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孟子,你会如何反驳‘人皆求生’的观点?”
6. 总结升华(5分钟)
- 归纳要点:
学生复述文章主旨,教师补充完善。
-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鼓励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可选)
-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但在文言文理解方面仍需加强。
- 小组讨论环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今后应加强口语训练。
七、板书设计
```
鱼我所欲也
┌───────────────┐
│生与义的抉择 │
└───────────────┘
↓
舍生取义 → 义重于生
↓
保持本心 → 不失道义
```
八、参考资料
- 《孟子译注》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及网络资源
如需配套PPT课件、教学视频或课堂活动设计,可继续提出需求,我将为您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