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理解题
(一)选择题
1.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
A. 都德
B. 巴尔扎克
C. 福楼拜
D. 莫泊桑
答案:A
2. 小弗朗士在课堂上感到“心里很懊悔”的原因是( )
A. 他没有好好学习法语
B. 他觉得老师太严厉
C. 他不想再学德语
D. 他喜欢上语文课
答案:A
3. 文中“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表达了小弗朗士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B. 悲伤
C. 兴奋
D. 冷漠
答案:B
4. 小弗朗士在课堂上听到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
A. 法国语言比其他语言更难
B. 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C. 韩麦尔先生想让同学们多学点
D. 韩麦尔先生对德国人不满
答案:B
5.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所体现的主题?( )
A. 爱国主义
B. 对母语的珍视
C. 对战争的赞美
D. 对教育的重视
答案:C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变得认真起来?
答: 因为他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上法语课,以后只能学德语,内心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母语的不舍,所以变得格外认真。
2. 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怎样的情绪?他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答: 韩麦尔先生情绪沉重、悲伤,甚至有些哽咽。他的行为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失去母语教学机会的深切惋惜。
3. 文中“他们该不会强迫我在这儿念书吧!”这句话表现了小弗朗士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 这句话表现了小弗朗士从最初的懒散、不在乎到逐渐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心理转变,体现出他对法语的重新认识和珍惜。
4. 你认为“最后一课”对小弗朗士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 “最后一课”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课堂,更是小弗朗士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教育经历,标志着他对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也象征着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句话的理解。
答: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在《最后一课》中,法语的丧失象征着民族文化的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母语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思考题
1. 如果你是小弗朗士,在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你会怎么做?
2. 你认为国家或学校应该怎样对待母语教育?为什么?
3. 结合现实,举例说明你身边有哪些人对母语有深厚的感情。
三、参考答案
(以上题目均附有标准答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或扩展。)
结语:
《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们对母语的珍视与无奈,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富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