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荆州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给当时荆州长官韩朝宗的一封信。这封信以豪放不羁的文风和真诚恳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韩荆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李白渴望被重用、施展抱负的心志。
全文如下:
原文:
今仆之来也,非求荣也,非求名也,实欲自效于明公之门耳。夫天下之大,士之贤者,岂独在朝?岂独在野?然则士之有才者,或隐于山林,或仕于朝廷,皆可为国所用。仆虽不才,愿竭其愚,以佐明公之治。
仆少好游侠,喜任气,不事章句,不乐章句之学。每见古人之文章,未尝不叹其妙,而未能尽得其意。后游于吴越之间,见山水之美,闻人之高义,遂立志于学,不复为少年之游。
今仆年已三十,而功业未立,心甚愧之。然仆之志,不在一己之荣辱,而在天下之安危。若蒙明公不弃,得以列于幕下,虽死无悔。
昔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仆虽不肖,亦愿效古人之志,以报明公之恩。
翻译:
如今我前来,不是为了追求荣耀,也不是为了追求名声,而是真心希望能在您的门下效力。天下的广阔,人才众多,难道只有在朝廷中的人才算贤能?难道只有在民间的人才值得重视?然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可能隐居于山林,也可能任职于朝廷,都是可以为国家所用的。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愿意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辅佐您治理国家。
我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性格豪爽,不喜欢拘泥于文字训诂,也不喜欢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每次看到古人的文章,总是感叹它们的精妙,却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游历吴越一带,看到了美丽的山水,听到了许多高尚的人品事迹,于是立志学习,不再沉迷于少年时期的游荡。
如今我已经三十岁了,但还没有建立什么功业,内心感到十分惭愧。然而我的志向,并不在个人的得失荣辱上,而在天下的安定与太平。如果能得到您的赏识,让我能够成为您的幕僚,即使为此牺牲生命我也毫无怨言。
从前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我虽然不才,但也愿意效仿古人的志向,来报答您的恩情。
这篇《与韩荆州书》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与抱负,也体现了他对知遇之恩的珍视。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