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延安精神的内涵。
-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难点: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堂练习题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延安的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延安革命历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 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第一部分(1-4节),了解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
2. 分析第二部分(5-8节),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3. 讨论:你认为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
(四)拓展延伸
1. 小组合作,查找更多关于延安的故事或诗歌。
2. 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诗歌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思考: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追寻它的精神,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历史意义——革命圣地
精神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现实意义——激励我们前行
以上就是本次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