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有关苏轼《行香子(middot及述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有关苏轼《行香子(middot及述怀》阅读答案及赏析),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5 11:11:15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行香子·述怀》便是这样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作品。词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原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上阕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饮酒之事,“酒斟时、须满十分”,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随后,苏轼感叹世人追逐名利的行为,“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过分执着。他用三个比喻——“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来形容人生的短暂与虚幻,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

下阕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的愿望。“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表面上看似自谦,实则透露出他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于是,他选择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且陶陶、乐尽天真”。最后几句“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则明确表达了苏轼向往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尘嚣,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从艺术手法上看,《行香子·述怀》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清幽的夜景来衬托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同时,词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既有对世俗追求的批判,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这种多层次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词更加耐人寻味。

总之,《行香子·述怀》是一首集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苏轼个人的精神风貌,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品味这首词,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面对生活挑战、保持内心平和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