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2025-05-21 13:31:25

问题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1 13:31:25

一、课文背景

《月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贾平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在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文章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生字词积累

1. 盈(yíng):充满、圆满。

2. 掬(jū):用手捧取。

3. 悄(qiǎo):寂静无声。

4. 屏(bǐng):抑制呼吸。

5. 遂(suì):满足。

三、重点句子解析

1.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缓缓升起的过程,给人以亲切感。

2.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 奶奶的话体现了她对孩子们的理解和鼓励,同时也揭示了月亮象征着共享的美好事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孩子们追寻月亮这一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

五、写作特点

1. 细腻的描写:文章通过对月亮升起到最终被发现的全过程进行细致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丰富的想象:作者借助孩子们的眼睛,赋予月亮各种美好的寓意,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 语言优美:文中多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六、练习题

1. 为什么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2.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月迹》这篇课文的知识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