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地下水环境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监测点的布设、样品采集与保存、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其中,监测点的合理布设是保证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范围,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监测井,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样品采集过程中则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防止外界污染对样本造成干扰;同时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执行采样程序,比如使用专用工具抽取地下水资源样本,并立即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如过滤、稀释等步骤来减少误差来源。
实验室分析部分涵盖了物理化学性质测定、重金属离子检测等内容,并且对于每种检测项目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及质量控制措施。此外,在数据分析阶段还需结合长期积累的历史资料来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区域内地表水体与地下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遵循《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淡水资源免受污染威胁,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