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越人道上遇犬,犬迎人而吠。越人投以骨,犬止吠而受之。既而无骨,又无他物,犬尚守越人,随其行且吠。越人怒,以杖击之,犬始奔去。
注释:
1. 越人:古代对越地(今浙江、福建一带)居民的称呼。
2. 道上:路上。
3. 吠:狗叫。
4.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狗。以,用;投,扔;骨,骨头。
5. 既而:不久,后来。
6. 守:跟随。
7. 奔去:跑开。
翻译:
越地的人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狗,狗迎着人叫了起来。越人就扔了一根骨头给狗,狗停止了叫声并接受了骨头。不久之后,骨头吃完了,越人又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给狗了,可是狗仍然跟着越人走,并且不停地叫。越人很生气,就用棍子打了狗一下,狗这才跑开了。
这篇故事通过简单的叙述,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隐喻了某些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