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全文】《寒食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轼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齐名。此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心情抑郁。他在寒食节这一天写下这首诗,并以此为题作书,情感真挚,笔法苍劲,极具艺术价值。
一、《寒食帖》原文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二、
《寒食帖》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情感。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更透露出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书法上,苏轼以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笔触书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内心的悲凉与沉郁,极具感染力。
三、《寒食帖》信息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寒食帖 |
作者 | 苏轼(北宋) |
创作时间 |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
创作背景 |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寒食节有感而发 |
文本形式 | 五言诗(共17句) |
书法风格 | 行书,笔法苍劲,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
艺术地位 | “天下第三行书”,与《兰亭序》《祭侄文稿》并称三大行书代表作 |
现存地点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历史评价 | 书法与文学结合完美,情感真挚,艺术价值极高 |
四、结语
《寒食帖》不仅是一幅书法杰作,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篇。它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心境变化,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与书法家的深厚修养。无论是从文学还是艺术的角度来看,《寒食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研究。
以上就是【寒食帖全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