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意思和故事】“摧枯拉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描述某种强大的影响力或破坏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处 | 《后汉书·耿弇传》:“如摧枯拉朽,无不克者。” |
释义 | 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事物,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战争、改革、技术进步等具有强大破坏力或推动力的事件。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
反义词 | 举步维艰、力不从心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摧枯拉朽”最早出自《后汉书·耿弇传》。耿弇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他在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表现出极强的军事才能。
有一次,他奉命讨伐一个叛乱的势力。面对敌军,他采取了迅速果断的策略,很快就将敌人击败。当时有人称赞他说:“此战如摧枯拉朽,无不克者。”意思是说,这场战斗就像把干枯的树枝和腐烂的木头轻易地折断一样,毫无阻力。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切强大的力量对弱小或腐朽事物的快速击溃。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摧枯拉朽”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战争或军事行动:如“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敌方防线。”
2. 科技发展:如“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旧有格局。”
3. 社会变革:如“改革浪潮如摧枯拉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四、总结
“摧枯拉朽”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象征着强大、迅速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它的出处虽古,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去突破一切障碍,实现目标。
通过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摧枯拉朽的意思和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