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濒湖脉学二十七脉歌诀白话解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濒湖脉学二十七脉歌诀白话解,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2 20:24:25

濒湖脉学二十七脉歌诀白话解】《濒湖脉学》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关于脉诊的专著,其中“二十七脉歌诀”是其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简洁、押韵的歌诀形式,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脉象的基本类型及其临床意义。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本文对这二十七种脉象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特点与临床意义。

一、二十七脉概述

中医脉象是通过医生手指触按患者脉搏,根据脉搏的形态、频率、力度等特征来判断人体气血、脏腑功能及疾病状态的重要手段。《濒湖脉学》中列出的二十七种脉象,涵盖了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性脉象,是中医脉诊的基础知识。

二、二十七脉歌诀白话解(摘要)

脉象名称 白话解释 特点 临床意义
浮脉 脉搏轻按即得,重按反减 脉位浅表,如水漂木 多见于表证,如外感风寒
沉脉 脉搏沉着,需重按方得 脉位深沉,如石沉水底 多见于里证,如内伤、虚证
迟脉 脉搏缓慢,一息不足四至 脉率慢,节律均匀 多见于寒证或阳气不足
数脉 脉搏急促,一息五至以上 脉率快,跳动有力 多见于热证或阴虚火旺
洪脉 脉搏宏大有力,如潮涌 脉形宽大,来盛去衰 多见于实热证或阳亢
细脉 脉搏细弱如丝,难以触及 脉形纤细,无力 多见于血虚、阴虚或湿邪困脾
弦脉 脉搏如弓弦,端直而长 脉形紧张,有弹性 多见于肝气郁结、疼痛或痰饮
滑脉 脉搏滑利如珠,往来流利 脉形圆滑,流畅无阻 多见于痰湿、妊娠或食积
涩脉 脉搏涩滞不畅,如刀刮竹 脉形迟缓,不流畅 多见于血少、血瘀或精亏
紧脉 脉搏如绷紧之绳,左右弹指 脉形紧束,有力 多见于寒证、疼痛或惊恐
缓脉 脉搏和缓,来去从容 脉形柔和,不快不慢 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
濡脉 脉搏浮软无力,如水中漂 脉形浮而柔软 多见于体虚、湿邪或阳气不足
弱脉 脉搏沉细无力,如草上露 脉形沉细而软 多见于阳气不足或血虚
长脉 脉搏过寸,如长竿 脉形较长,超出正常范围 多见于实证或阳盛
短脉 脉搏不及寸口,如缩颈 脉形短小,长度不足 多见于气滞、血瘀或心肺病变
虚脉 脉搏空虚无力,似有若无 脉形软弱,缺乏力量 多见于气虚、血虚或正气不足
实脉 脉搏充实有力,如鼓皮 脉形充实,有力 多见于实证、邪气盛
微脉 脉搏极弱,几不可辨 脉形极细,几乎消失 多见于阳气将绝或严重虚脱
散脉 脉搏浮散无根,如风吹叶 脉形散乱,无规律 多见于阳气离散或病情危重
沉迟脉 脉搏沉而迟缓 脉位沉,脉率慢 多见于寒证、阳虚
沉数脉 脉搏沉而数急 脉位沉,脉率快 多见于里热证或阴虚火旺
浮迟脉 脉搏浮而迟缓 脉位浮,脉率慢 多见于表寒证或阳气不足
浮数脉 脉搏浮而数急 脉位浮,脉率快 多见于表热证或外感风热
沉弦脉 脉搏沉而弦紧 脉位沉,脉形弦 多见于里寒、肝气郁结
沉滑脉 脉搏沉而滑利 脉位沉,脉形滑 多见于痰湿内停或妇科病
浮紧脉 脉搏浮而紧束 脉位浮,脉形紧 多见于外感风寒或疼痛
沉细脉 脉搏沉而细弱 脉位沉,脉形细 多见于血虚、阴虚或湿邪

三、总结

《濒湖脉学》中的二十七脉歌诀,是中医脉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脉象的掌握,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体质、病位及病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舌象、症状及其他诊法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更精准的辨证施治。

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濒湖脉学》原文整理与白话解释,旨在帮助初学者理解中医脉象的基本概念与临床意义。

以上就是【濒湖脉学二十七脉歌诀白话解】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