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崩殂怎么读】“中道崩殂”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成语,出自《出师表》。它常用于描述君主或重要人物在国家发展中突然去世,导致政局动荡。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以下是对“中道崩殂”的拼音、释义及用法的总结。
一、
“中道崩殂”读作 zhōng dào bēng cú。其中:
- 中道:意为“中途”或“半途”,表示事情进行到一半时发生变故。
- 崩殂:意为“死亡”或“去世”,多用于帝王或重要人物。
整体意思是指一个人在事业或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突然去世,造成重大影响。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历史类文章中,现代使用较少,但在文学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价值。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用法场景 | 注意事项 |
中道崩殂 | zhōng dào bēng cú | 在中途去世,多指君主或重要人物突然去世 | 《出师表》 | 历史、文学、正式写作 | 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三、延伸说明
“中道崩殂”虽不常见,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值得了解。例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来“先帝”刘备去世,便可以用“中道崩殂”来形容其早逝对蜀汉的影响。
在现代语境中,若要表达类似含义,可以使用“英年早逝”、“突发意外去世”等更通俗的说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典故或文言词汇,可参考《三国志》或《出师表》原文。
以上就是【中道崩殂怎么读】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