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野老》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遭遇的感慨。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野老篱边江岸头,
惯看行客过汀洲。
青鞋布袜从人笑,
白发红颜任世忧。
一径草深藏古寺,
数峰云淡入闲鸥。
谁怜此意无人识,
独倚柴门望远舟。
译文:
我在江边的篱笆旁安家,
早已习惯看到行人经过水边的小洲。
穿着草鞋布袜,任凭他人嘲笑,
白发苍苍,容颜衰老,却依然面对尘世的忧虑。
一条小路被茂密的草木遮掩,隐约可见古寺,
几座山峰在淡淡的云雾中融入悠闲的沙鸥。
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孤寂与情怀?
独自靠着柴门,望着远方的船只。
赏析:
《野老》一诗,表面上写的是诗人隐居江边、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实则寄托了他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深切忧虑。诗中“青鞋布袜从人笑”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荣华、甘于清贫的品格;“白发红颜任世忧”则透露出他虽年迈体衰,却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悠远,“一径草深藏古寺,数峰云淡入闲鸥”,意境空灵,令人神往。然而,这种宁静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结尾“谁怜此意无人识,独倚柴门望远舟”,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结:
《野老》不仅是杜甫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不满;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坚守。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成为杜甫诗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