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怎么读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岑参”这个名字,许多人第一次听到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其实,“岑”字读作 cén,而“参”在这里读作 shēn,而不是常见的“cān”或“sān”。因此,正确的发音是 Cén Shēn。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生活著称。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但不同于一般的离别之作,它融入了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与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特有的豪迈与担当。
一、原文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岑参
> 火山突兀赤亭东,
> 白日浑浑西复东。
> 驼车只载沙石路,
> 万里风尘不辞行。
> 汉家天子昔征战,
> 今朝送君出塞中。
> 若使将军能破敌,
> 何须更问汉家功?
二、内容解析
这首诗以壮阔的边塞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李副使奔赴碛西(今新疆一带)的壮举。诗中“火山”、“赤亭”都是西域地名,突显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白日浑浑”形容太阳在沙漠中缓缓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漫长。
“驼车只载沙石路”,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万里风尘不辞行”,则表现出李副使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精神。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希望他能在边疆立下战功,不负国家重托。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雄浑:全诗选用“火山”、“赤亭”、“沙石”等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苍茫辽阔的意境。
2. 语言简练有力:诗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
3. 情感真挚:虽是送别诗,但没有过多哀愁,而是充满了对友人的信任与期待。
四、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示例
1.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友人奔赴边疆的敬佩与支持,同时也寄托了对其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2. “火山上突兀赤亭东”一句中的“突兀”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突兀”形象地描绘了火山的高耸挺拔,突出了边塞环境的险峻与壮丽,增强了画面感。
3. 结合全诗,分析“若使将军能破敌,何须更问汉家功?”一句的含义。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李副使能力的信任,认为只要他能够战胜敌人,就不必过分追求个人功名,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以国为重的精神。
五、赏析总结
岑参的这首《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它通过雄浑的意象、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结语:
“岑参”之名虽不常见,但其诗作却流传千古。通过对《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赏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也能体会到唐代文人那种胸怀天下、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