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
《盼》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特别喜欢。那是一件蓝色的雨衣,上面有小星星的图案,看起来非常漂亮。
每天早上,我都会穿上它,跑到阳台看看外面有没有下雨。可是,天总是晴的,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我有点失望,但还是天天期待着。
有一天,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哗啦啦”的声音。我赶紧跑到窗边,看见天空中下起了雨。我高兴极了,立刻穿上雨衣,跑出去玩。
雨下得不大,但很舒服。我在雨中蹦跳,感受着雨点落在身上的感觉。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在雨中。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你是不是一直盼着下雨啊?”我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喜悦。
从那以后,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下雨的机会。因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盼,就一定能等到想要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文中主人公对雨的期盼之情,体会生活中美好的愿望和等待的意义。
-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期待的事情?比如下雨、放假或者某个节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课题《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意思。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朗读课文,逐段分析:
- 介绍新雨衣,表达喜爱之情。
- 描写每天盼望下雨的心情。
- 第三段:下雨时的喜悦与兴奋。
- 第四段:回家后的感悟与总结。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如:“我有点失望,但还是天天期待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3. 讨论:为什么主人公会如此盼望下雨?他从中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谈谈自己“盼”的经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值得我们去“盼”的?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盼”,这些期盼让我们充满希望,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一颗期待的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板书设计
```
盼
——一个孩子的期待
新雨衣 → 喜爱
每天盼望 → 失望与期待
下雨时 → 快乐与满足
回家后 → 感悟与珍惜
```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最期盼的一件事》,要求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盼”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欲。
---
如需配套课件、练习题或拓展阅读材料,可进一步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