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病例分析】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常相伴而行,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病理生理关系。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长期未控制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最终引发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心功能不全。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病例,探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诊疗思路及管理策略。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胸闷、气短3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80/110 mmHg,平时服用氨氯地平5mg每日一次,但血压控制不佳,常波动于140-160/90-100 mmHg之间。无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近半年来出现活动后心悸、乏力,夜间偶有憋醒,伴下肢轻度水肿。
入院查体:血压150/90 mmHg,心率78次/分,律齐,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0%,提示收缩功能下降。实验室检查示BNP升高至450 pg/mL,提示心功能不全。
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NYHA II级)”。治疗上首先调整降压方案,采用联合用药策略,如ACEI(如依那普利)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以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心脏负荷。同时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优化容量状态,并密切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此外,患者需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变化及血压控制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此类患者,长期规范管理至关重要,避免急性失代偿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与慢性心衰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心脏,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识别、综合治疗及持续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医生应重视对这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