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课文《青山不老》的说课内容。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老人与山林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生命力,还能在情感上受到深刻的触动。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位老人在荒山上种树、护林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
-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老人对土地、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 激发学生珍惜自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老人植树造林、守护山林的精神品质,感悟“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拓展延伸”四步教学法: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山林图片或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基调。
3. 精读品析:分段讲解,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与情感之深。
4.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增强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用“青山不老”四个字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你认为‘青山’为什么不会老?是什么让青山保持青春?”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懂的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精读赏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其坚定与执着。
- 引导学生品味“青山不老”这一题目的象征意义,理解其背后的深远寓意。
4. 情感升华(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爱护环境,并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环保承诺。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
```
青 山 不 老
老人种树 → 坚守信念
山林常青 → 生命延续
环保责任 → 我们同行
```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青山》,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2. 观察身边环境,记录一件你认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小事,并提出建议。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精神,激发环保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与思路。感谢大家的聆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