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唐诗全诗赏析】《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篇幅简短,却情感深沉、意境苍凉,展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境。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因其历史背景和作者身份而备受后人关注。
原文如下:
> 于易水送人
> 骆宾王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诗题与背景解读
“于易水送人”这一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创作场景——易水边。易水位于今河北易县附近,是历史上著名的送别之地。战国时期,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在易水边与众人告别,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因此,易水在后人心中早已成为英雄与离别的象征。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风刚健有力,常以历史典故寄托情怀。《于易水送人》正是借古抒怀之作,表面上写的是送别,实则暗含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自身处境的感慨。
二、诗意解析
第一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燕丹”指的是燕太子丹,即荆轲的主人。诗人在这里点明送别地点为易水,同时引入荆轲的故事。荆轲刺秦的壮举令后人敬仰,而“壮士发冲冠”则是化用《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怒发冲冠的情景,表现其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精神。这一句将送别与英雄气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第二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一句笔锋一转,由历史的回溯转入现实的感叹。昔日的英雄已经逝去,但易水依旧寒冷如初。这里的“水犹寒”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象征着一种永恒的悲凉情绪。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借古抒情,寓意深远
骆宾王并未直接描写送别之情,而是借助荆轲的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借古抒怀”的手法,使诗歌更具历史厚重感,也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2. 语言凝练,意境苍凉
全诗仅二十字,却意蕴丰富。诗人用词简洁有力,如“发冲冠”、“水犹寒”等,皆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的语言风格与内容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冷峻而肃穆的意境。
3. 情感复杂,耐人寻味
表面看是送别友人,实则蕴含着对人生、命运、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或许也在借荆轲之名,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与无奈。
四、结语
《于易水送人》虽为一首短诗,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曲关于英雄、历史与人生的咏叹调。骆宾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悲壮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因其艺术价值,更因其承载了中华文化中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内核。在今天看来,它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历史、友情与人生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