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临江仙(middot及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_元好问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临江仙(middot及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_元好问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17:35:09

临江仙(middot及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_元好问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词作,写于他从洛阳前往孟津途中。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语言清丽婉约,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山河风物的深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一、原文

>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 元好问

> 野水孤舟轻漾,寒烟淡月微茫。

> 柳垂堤岸影成行。

> 东风吹鬓冷,客路感苍茫。

> 旧时庭院春深,如今谁共斜阳?

> 落花满地泪沾裳。

> 一声归雁过,梦断楚云长。

二、赏析

这首词以“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开篇“野水孤舟轻漾,寒烟淡月微茫”,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水面平静,小舟缓缓前行,远处是朦胧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孤寂、空灵的氛围。

接着,“柳垂堤岸影成行”,进一步点明季节和地点,柳条低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而“东风吹鬓冷,客路感苍茫”则将视角转向自身,风吹动鬓发,带来一丝寒意,也唤起作者对前路茫茫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情绪。

下阕转入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旧时庭院春深,如今谁共斜阳?”这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如今物是人非的失落。最后两句“落花满地泪沾裳,一声归雁过,梦断楚云长”,通过落花、归雁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梦醒后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好问词作中常见的沉郁与哀婉风格。

三、翻译

在野外的水面上,一只小舟轻轻荡漾,寒气弥漫,月色朦胧。

柳条垂落在堤岸上,影子成行排列。

春风拂面,吹得鬓发微凉,旅途之中,心中感到无限苍茫。

曾经的庭院里春意盎然,如今却无人与我一同欣赏夕阳。

落花洒满地面,泪水打湿了衣裳。

一声归雁飞过天空,梦醒之后,只留下楚地的云烟漫长无边。

四、总结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与人生感慨的词作。元好问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金代文人普遍的情感状态与审美追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