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原文、译文、赏析】《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语言含蓄,给人以无限遐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一、原文
> 花非花,雾非雾。
> 夜半来,天明去。
> 来如春梦几多时?
> 去似朝云无觅处。
二、译文
花不是花,雾也不是雾。
它在深夜悄然到来,天亮时便悄然离去。
它像一场春天的梦境,短暂而美好;
又如早晨的云彩,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赏析
《花非花》虽只有短短二十字,但其意境却极为丰富。诗人用“花”与“雾”作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虚幻的氛围,仿佛描绘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或人生体验。
诗中“夜半来,天明去”一句,既可理解为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可引申为人生中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光。这种时间上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来如春梦几多时?”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思考。“去似朝云无觅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仿佛一切美好都如晨雾般消散,无法追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特有的婉约风格和哲理意味。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感悟的升华。
四、结语
《花非花》以其空灵、含蓄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语言技巧,更传达了他对生命、爱情、时间等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读罢此诗,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那片飘渺的花雾之中,久久不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