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听筝》)】“柳中庸 《听筝》”这一标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诗词中的深意。柳中庸是唐代一位不那么广为人知的诗人,但他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听筝》这首诗,则是他对音乐、情感与人生的一种细腻表达。
《听筝》全诗如下:
> 新拆旧弦琴,冰弦细若丝。
> 风声随指落,月色共心移。
> 倚枕听还断,凭栏望更迟。
> 何当共此夜,长醉不须辞。
这首诗以“听筝”为题,描绘了诗人独坐听琴时的心境变化。诗中,“新拆旧弦琴”一句,既是对乐器的描写,也暗示着一种新的开始与旧的回忆交织在一起。琴弦如冰丝般纤细,仿佛映照出内心的柔情与脆弱。
“风声随指落,月色共心移”两句,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风声随着琴音飘落,月光也仿佛随之移动,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静的氛围。这里,诗人不仅是在听琴,更是在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交流。
后两句“倚枕听还断,凭栏望更迟”,则表现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不愿轻易离开。他靠在枕上,听着断续的琴音,久久不愿起身;站在栏边,望着远方,心中满是思绪。这种情感的延展,让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最后两句“何当共此夜,长醉不须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向往。他希望这样的夜晚能永远延续,哪怕沉醉其中也不愿醒来。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总的来说,《听筝》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它不仅是柳中庸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音乐、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虽然柳中庸的名字不如李白、杜甫那样响亮,但他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情感与才情,足以让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