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案例爱告状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各异,其中“爱告状”是许多老师在中班阶段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有些孩子总是喜欢向老师报告其他小朋友的“错误”,比如:“他抢了我的玩具!”“她不跟我玩!”这类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社交发展问题。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间,我注意到班上的小雨总是频繁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小明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小美不让我坐在这里!”刚开始,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简单地提醒他们要自己解决冲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小雨的告状行为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到了她的同伴关系和课堂秩序。
通过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小雨在家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对规则和公平性非常在意。她希望通过老师的介入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这让我意识到,她的“告状”并不是单纯的“打小报告”,而是一种寻求关注、表达情绪的方式。
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不再一味地“处理”她的告状,而是引导她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我会问她:“你觉得你可以怎么跟小明说呢?”“如果换一种方式,他会听你的话吗?”慢慢地,小雨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告诉老师。
同时,我也在班级中开展了一些关于“如何友好相处”的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尊重他人、轮流玩耍、分享的重要性。我还鼓励孩子们之间多进行合作游戏,减少因资源争夺而产生的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雨的告状行为明显减少了。她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交流,也能更好地处理一些小冲突。她的变化不仅让老师感到欣慰,也让她在同伴中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友谊。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爱告状”的孩子,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调解”上,更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