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儿童古诗】《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虽然题目中提到“儿童”,但其实这首诗并不专为儿童而写,而是诗人晚年回到故乡时,因感怀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而抒发的情感。不过,由于其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常被选入儿童古诗教材中,成为孩子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经典篇目。
原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诗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道出了许多人的人生经历——年轻时离开家乡,多年后归来,一切都已不同。而“乡音无改鬓毛衰”则表现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乡音未改,内心仍与家乡紧密相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尤为生动,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连孩童都不认识他,反而把他当作外人来询问。这种反差不仅让人感到一丝苦涩,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虽然这首诗出自古代,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跨越时代的。无论是对家乡的思念,还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都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对于儿童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学习古文的好材料,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引导孩子们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回家”的感受。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孩子的文学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认同感。
总之,《回乡偶书》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段关于成长、离别与重逢的人生写照。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