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马列老太太散文】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微凉的秋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旧木桌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她坐在那儿,手里握着一本泛黄的书,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我站在门口,一时不知该不该打扰。
她叫“马列老太太”,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甚至有点不合时宜。可当我真正走近她,才明白这并非玩笑,而是她一生的信仰与坚持。
她并不老,至少在我的印象中不是。她的头发花白,但整齐地挽成一个发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脚上是一双旧布鞋。她的目光清澈,说话时带着一种从容和坚定,像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老者,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柔。
她说她年轻时读过很多书,尤其喜欢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那时候,她还是一名学生,常常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她说:“那时候的书,是真正的书,不是现在这些浮光掠影的东西。”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怀念。
我问她为什么叫“马列老太太”,她笑了笑,说:“因为我信马列,也爱他们。他们教会了我思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种光,那是岁月无法磨灭的信念。
后来,我常去她家坐坐。她的房间不大,却堆满了书,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有革命时期的,也有她年轻时的照片。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讲她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坚持自己的理想,讲她如何在一次次失败后依然不放弃希望。
她说:“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要有信仰,要有方向。”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马列老太太并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她身上有一种力量,那种来自内心的坚定与执着。她不追求名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
有人说她太固执,跟不上时代。可我觉得,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坚持。
初见她时,我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后来才明白,她是一个活生生的“马列”——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活在现实中的信念。
如今,我依旧会去她家坐坐,听她讲故事,看她翻阅那些陈旧的书籍。她的存在,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对世界的理解,也让我明白,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
这就是我初见马列老太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