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许多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李生论善学者》便是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善于学习”的问题,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原文
李生曰:“学必有法,而善学者贵在得其道。”
或问曰:“何谓‘得其道’?”
李生曰:“夫学也者,非徒诵其文、记其言而已。若能体之于心,行之于事,虽无师承,亦可成器;若徒守章句,不求其义,虽有良师,终无所成。”
又曰:“今之学者,多务于外,而忘其内;务于博,而忽其精。故其所学,如风中之烛,易灭而不明。”
或曰:“然则何以教人?”
李生曰:“当先正其志,次修其德,然后讲其业。志正则心安,德修则行端,业精则才立。此三者,不可偏废。”
二、译文
李生说:“学习必须有方法,而善于学习的人最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道理。”
有人问他:“什么叫‘掌握了道理’呢?”
李生回答:“所谓学习,并不只是背诵文字、记住言语罢了。如果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内化于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即使没有老师指导,也能有所成就;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去理解其中的意义,即使有好的老师,最终也难以成功。”
他又说:“现在的学者,大多注重外表,忽略了内在;追求广博,却忽视了精深。因此他们所学的东西,就像风中的蜡烛一样,容易熄灭,也不明亮。”
有人问:“那么应该如何教导别人呢?”
李生说:“应当首先端正他们的志向,其次修养他们的品德,然后再教授学业。志向端正,内心才能安定;品德修养好了,行为才会端正;学业精通,才能真正有所建树。这三者缺一不可。”
三、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1. 李生认为“善学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李生认为“善学者”最重要的条件是“得其道”,即掌握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背诵和记忆上。
2. 文中提到“今之学者”的问题是什么?
答:文中指出“今之学者”往往注重外表,忽略内在;追求广博,忽视精深,导致所学内容浅薄而不持久。
3. 李生提出的学习之道包括哪些方面?
答:李生提出的学习之道包括:端正志向、修养品德、精通学业。他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价值。
4. 你如何理解“学必有法,而善学者贵在得其道”这句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需要有方法,但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关键在于掌握学习的核心道理和内在规律,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学习。
四、总结
《李生论善学者》虽然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修炼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真正懂得“得其道”,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