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刻而尽,公取自食之。其人甚愧耻,肉尚在匕箸间,不得下咽。公强请曰:“老夫非力不足,适粗疏耳。”其人归告其妻曰:“今日饭相国之家,日过午方得食,食胡饼两枚而已,肉尚在匕箸间,不得下咽。”妻笑曰:“君但知其一,未知其二。相国食饮简朴,实乃为天下先。”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他的儿媳的亲戚萧氏的儿子来到京城,于是去拜访他。王安石邀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去赴宴,心想王安石一定会准备丰盛的菜肴。过了正午,萧氏的儿子感到非常饥饿却不敢离开。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却发现桌上没有水果和蔬菜之类的配菜。萧氏的儿子心里已经觉得奇怪了。几杯酒过后,才上了两个胡饼和几块猪肉,很快就被吃光了。王安石还从萧氏儿子的盘子里夹了一些来自己吃。萧氏的儿子感到十分羞愧,肉还在筷子上,却难以咽下去。王安石坚持请他继续吃,并说:“老夫并非力气不够,只是饮食习惯比较粗犷罢了。”萧氏的儿子回家后告诉妻子说:“今天到相国家吃饭,等到下午才开始吃东西,只吃了两个胡饼,而且肉还留在筷子上,我都没法咽下去。”妻子笑着说:“你只知道表面现象,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相国饮食简朴,实际上是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注释:
1. 相位:指担任宰相职务。
2. 子妇:儿媳妇。
3.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
4. 果蔬:水果和蔬菜。
5. 胡饼:一种古代常见的面食,类似今天的烧饼。
6. 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7. 匕箸:匕是勺子,箸是筷子。
8. 强请:坚持邀请。
9. 粗疏:简单、朴素。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安石虽然身居高位,但生活极其简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节俭的美德,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